第三章建章立制(上)
長期以來,朱重九心上一直有一個繞不📝過去的結。
朱大鵬是朱元🈷璋的第某世孫兒,如果他最終殺掉了朱元璋,世界😾上就自然沒有了朱大鵬,然后,自然穿越回來的靈魂也不復存在,現在他的,將依舊被打回當初那個懵懵懂懂的朱老蔫模樣,萬劫不復。
當正式確定自己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去抱朱元璋的大腿Ⓜ🧀🕡之后,這🎷🛵😅個結就一直纏繞在他心頭,每過一段時間就不由自主地緊上一下,令他始終無法放手施為。
雖然有時候他也明白,朱大鵬的家譜和他的歷史知識一樣不靠譜,因為即便不算滿清入關后對朱氏子孫的大肆屠戮,朱大鵬也🔏🌉🙋不可能同時是朱熹與朱元璋兩個人的后代,因為歷史上的朱元璋,曾經非常自信地宣布,他五代以內祖先都是種地的莊稼漢,👊🛅🀄根本不屑去跟那個南宋小吏朱熹攀親戚,(注1)
可萬一呢,凡事都怕個萬一,畢竟朱大鵬記憶中😸🎬🎪的歷史資料,偶爾也會準確上一回,🕊🎸💶所以他又唯恐是朱大鵬的家譜偏偏成了真,讓自己一下子就陷入穿越者自己消滅自己的邏輯怪圈。
此外,還有一個與🛅🕚🥃穿越者相關的“項氏魔咒”也讓他始終放心不下,那就是,當適應了穿越者做出的改變之后,歷史終將還會自我修正,借助巨大的慣性,回到原來的軌道當中,這里邊,最鮮明的例子就是某部神書中的項少龍,雖然曾經親眼目睹了一個嬴政死掉,最終卻依舊被自己親手扶持起來的假嬴政所驅逐,而他的養子,卻恰恰就是未來的項羽。
今天祿雙兒的懷孕消息,則瞬間讓兩個魔咒同時崩潰于無形,第一,無論朱重九將來是💏👮否在干掉了朱元璋的同時,心智和性格,又瞬間變得和當初那個朱老蔫🚊🗿一模一樣,按照這個時代的傳統,他的兒💤⬜子都將繼承他的事業,在眾文武的輔佐下,驅逐蒙元,進而將淮揚模式復制于全國。
第二,如果歷史真的按照慣性自我修正的話,他現在將歷史推得偏離原軌道越遠,歷史將來自我修正的成功性就越低,項少龍沒有后人,而他卻🥣🐆💘有,🎾無論是兒子還是女兒,至少“項氏魔咒”在他身上已經不成立。
正所謂,人逢喜事精神爽,當心結徹底打開之后,朱重九做起事情來精神頭格外足,而眾淮揚文武,也因為自家主公有了后人振奮不已,在這個人活到三十歲已經可以自稱老夫的年代,朱重九“無后”,乃是整個淮陽系上下最大的恐懼,因為萬一朱重九“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”,整個淮揚系就失去了主心骨,將🧟🔩來能不能一統天下就瞬間變成了未知。
如今好了,吳國公有兒子了,淮揚基業就能一代代傳承下去了,哪怕朱重九真的有什么不測,只要少吳王在,整個淮揚系就不會分崩離析,而以目前的發展事態,只要淮揚系自己不內亂,周邊的各路諸侯,早晚就都會成為大伙的獵物,包🍈🛶🏔括龐然大物蒙元,隨著時間推移,也必將被淮揚取而代之。
至于為什么祿氏夫人懷的不是女兒,那怎么可🍄🍖🏄能,以吳國公的天縱之資,他的第一個后代怎么會是個女兒,整個淮揚上下,對此都自信得很,雖然誰都不知道他們的這種自信有什么依據。
特別是老榜眼逯魯曾,自打從郎中嘴里確定孫女的確懷了孩之后,整個人精神頭就提高了三倍,非但替朱重九準備好了嬰兒的衣服、鞋子、帽子等若干用品,甚至連孩子的名字都引經據典取了上百個,只待吳公殿♋🙆下從中篩選出其中一個后,就要將少主啟蒙之師的位置納入囊中。
這種盲目的自信,令祿雙兒感到了極大的壓力,而朱重九雖然明白那個著名的染色🎟🌸🌂體決定論,除了妻子之外,卻無法對第三個人說起,因為這里邊涉及到了一系列實驗和邏輯推導,偏偏朱大鵬的記憶中只有一個最終結果,其他相關具體研究和推導細節,卻是一片空白,根本無法給🚤🥝🖖他的論斷提供任何有效🌪㊙支持。
正當朱重九🎤🐋猶豫著,是否先弄出一臺簡易顯微鏡來,從細胞開始引入另一個時空的近代生物學之時,劉伯溫卻主動找上了門來,先送上一塊龍巖端硯,為少主賀,然后就迫不及待地提醒朱重九,要以此為契機,建章立制。
“何謂建🎰🚧章立制。”朱🎩🐴🐚重九將端硯放在書桌上,有些💒👷♟心不在焉地詢問。
對于眼前這位算無遺策的超級📷🏗🕵軍師,他現在是徹底沒辦法了,在料敵和定謀方面,大總管府帳下文武百官🖋當中,無一人出其右,但在處事社交方面,朱重九卻越來越堅信,劉伯溫的生澀程度,與另一個時空的宅男朱大鵬幾乎不相上🤼🔗下。
就拿自己即將得子(女)這件事情來說吧,別的文武要么送佛像、要么送金鎖、麒麟之類,以示祝福,只有劉🥈大軍師,才會端著一塊冷冰👌💁冰的石頭當🥀🎂賀禮,也不嫌春寒凍手。
所以怪不得劉伯溫當年在蒙元那邊當官時❗👵🧙就總是受同伴們排擠,這情商,再加上這份倔脾氣,能跟他成為知交的,恐怕♐比鳳毛麟角還要珍稀。
然而此時此刻,劉伯溫才不在乎朱重九和同僚們怎么看待自己,先仔細整理了一下衣冠🎢,然后退開數步,再度向朱重九拱手,“所謂建章立制,乃是定立一國之祖規,最🗑🕸宜建于創業之初,百法未成,昔日文王初歸西岐,即遵后稷、公劉之業,則古公、公季之法,立周禮,興德治,約束百官,懷保小民,🚥故而文王之后,方有東西二周八百年國運。”
看了朱重九一眼,他朗聲啟奏,“高祖初入關中,感秦法之繁苛,即與百姓約法三章,方盡收天下之民心,立前后兩漢四百年之基🔔🎷💠。”
“而主公雄踞兩淮已久,百廢俱興,王霸之相漸露,年前又受封吳公之位,年后喜得子嗣,龍📲🚡👨興之氣日顯,何不于未沖霄之時,先立典章,定制度,以待將來推行天下,,若典章制度成,我淮安軍每克一地,則勒石為銘,以新法曉諭百姓,如此,則貧富良賤皆有規矩可憑,百官斷獄,亦有法度可詢,天下🌌😏🏉萬民,有喜我淮揚制度者,自然翹首以盼王師,刁頑蒙昧,厭聞禮儀教化者,則自竄他鄉”
注1:民間🚷💽關于朱元璋的污蔑性傳言很多,其中包括向朱熹攀親戚被拒等,而事實上,朱元璋⛓早在做吳王時,就親筆寫了《朱氏😴🛣世德碑記》,只字沒提朱熹,所以同時以朱熹和朱元璋為祖宗的家譜,基本上可以認定全是攀附。